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和教学质量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教育中还有很多地方不尽如人意。通过调查走访,对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进行了剖析,进一步探索了有效的优化策略,以促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工作进一步推进,让广大农村少年儿童接受更加优良的教育。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策略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直接反应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成效和作用,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为了让农村孩子接受更加优良的教育,在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时代,研究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及优化策略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 在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农村基础教育是工作重点。近年来,在政府部门及教育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教育资金、师资力量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大大提高了农村基础教育质量。 (一)师生关系有所改变,但教育理念与教育形式仍需改进 新课程理念逐步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笔者调查发现,当前小学基础教育中,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的基础教育中教师高高在上,学生俯首帖耳,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严重的代沟;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已经基本构建了以尊重为前提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学生大胆发言,对所学内容提出质疑,从空间和心理上拉近了师生的距离。然而,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片面的解读,农村基础教育课堂上也出现了另外一番景象,多媒体课件用得多了,结果教师没有了板书;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结果课堂呈现出了无政府状态;教师讲课的时间少了,时间都用在了表层的花拳绣腿的表演上。这样的课堂虽然注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缺乏指导和秩序的教学活动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因此,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理念与教育形式仍需要改进。 (二)教育资源有所增加,但评价体系滞后给学生带来巨大压力 “普九”目标的基本实现,国家在农村基础教育中投入的资金和精力都在不断加大,很多地区的学生具备了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学习环境,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然而,加强先进、整齐的硬件设备建设的同时,也不难看到孩子的学习压力在不断加大。在应试考试制度下,很多孩子为了挤独木桥,考上理想的高中、大学,需要买资料、报辅导班,学生的业余时间和空间逐步缩小。另外,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很多地方选择利用教师的排名来鞭策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成绩,而教师的压力又无情的转化给学生。为了取得一个好成绩,教师会加大作业量,导致学生放学后有太多太多的作业,既要有硬性的书面作业,又要有预习、背诵等无形作业,让学生苦不堪言,明明是为了“减负”,学生的压力却“增加”了。 (三)教育改革有所进步,但具体实施缺乏必要的人力与财力支撑 当前,教育改革之风吹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每一个角落,“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逐步被教师响应,对于教育的目的和教学的目的也有了清楚的认识。但是,事实上在落实起来还存在很大差距,缺乏课程专家、教研人员、特级教师等具有较高教育理论水平的力量进行指导和引领,而这些资源的引进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农村基础教育经费多用于学校建设和日常的开支,国家给予学校的办学经费做这些事情已经捉襟见肘,再去请专家、请能手,在人力和财力上显得极为困乏。于是,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教师希望学生自主探索,但是无法给学生引路,学生希望努力学习,但是常常事倍功半。这样的课堂在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中非常普遍。 二、改善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优化措施
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需要逐步拓展,稳步推进,针对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要给予充分重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优化措施。 |